中國民族音樂資料館 Chinese Music Archive

雷雨聲 (LEI Yu-sheng)

音樂家雷雨聲,一九三二年六月出生於四川川江一船長之家,曾用名蓉生,自幼喜音樂,一九四八年,發表處女作《黃梅天》,一九四九年,舉家遷居香港,一九五○年,考入東北魯迅文學藝術學院作曲系,師承安波、李劫夫、霍存慧、寄明等,兼習長笛、小提琴,後又從丁鳴習作曲,從曹正習等,一九五六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期間的作品有高胡與箏三重奏《春天來了》與《對花》、《高胡協奏曲》等民族器樂曲。一九五六年,《春天來了》一曲獲遼寧省新作品獎,並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周,在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獲金質獎章,亦創作不少聲樂作品。一九六○年,調遼寧省歌劇院,一九八四年,調遼寧省歌舞劇院任副院長,一九九○年,任廣州華南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至退休。 LEI Yu-sheng Born in Sichuan in 1932. He loved music s ince childhood and composed his first work in 1948. He moved to Hong Kong with all his family in 1949. In 1950, he entered the Northeast Arts Institute and learned composing from different composers, and other instruments including flute, violin and zheng. In 1956, he graduated and became a teacher there. In those years, he had made some successful compositions including the “Spring “is Coming”. This piece of work had won many awards in Liaonin Music competition and the music festival in Moscow. Besides, instrumental, Lei also composed many vocal works. In 1960, he started to work in the Liaonin Opera House

李波 (LI Bo)

馬頭琴演奏家李波,一九五五年出生於中國內蒙古,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音樂系。現為中國音樂協會會員,內蒙古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北方民族藝術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日本著作權協會會員。他的代表作有《馬頭琴的傳說》、《遙遠的敖特爾》等。一九八七年,調入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一九八八年,內蒙古青城藝術節音樂比賽獲駿馬獎(第一名)。一九八九年,李波馬頭琴專輯盒帶發行同年在北京音樂廳與中國中央樂團合作演出。一九九五年,在日本發行了雷射唱片《遙遠的敖特爾》,同年,在日本成立了「李波馬頭琴基金會」。作為旅日馬頭琴演奏家,李波在日本被譽為「馬頭琴第一人」。他的演奏風格急似駿馬,輕似流雲,演奏技巧爐火純青。 LI Bo                LI Bo was born in the lnner Mongolia in 1995. He graduated from the Music department of Mongolia College. Now 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Musicians’ Association and standing member of the lnner Mongolian Musicians’ Association, standing member of China’s Northem Folk Art Research Society, member of Japan’s Copyright Association. LI Bo’s main selection includes The Tale of Matouqin. The Distant Ao Ter, etc. He worked and played his instrument in Momgolian Broadcasting and TV Troupe in 1987, the next year h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Inner Mongolian Qing City Art Festival. In 1989 his matouqin tape album w

布仁特古斯 (Burentegusi)

青年馬頭琴演奏家,蒙古族人,一九六九年出生於內蒙古興安盟;一九八四年,就讀於內蒙古藝術學校;一九九一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音樂系,現任該院音樂系教師,曾出訪過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Burentegusi                Burentegusi is a young matouqin player. He was born in Inner Mongolia in 1969. He entered the Inner Mongolia School of Arts in 1984. He graduated from the Central Chinese Music Institute in 1991, and is now a teacher there. He has visit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Singapore.

劉鈞 (LIU Jun)

  四胡演奏家劉鈞先生,一九五○年代,加入河北省歌舞團,擅長演奏河北梆子樂器小四胡,因與趙義民合作《皮影牌子》,一曲成名,並得到趙敬智(琵琶)、徐里(揚琴)及王振先(中阮)的伴奏,名噪一時。 LIU Jun         LIU Jun joined the Song and Dance troupe of Hebei Province in 1950s. He was good at playing the small sihu of Hebei. His composition the Shadow Tune together with ZHAO Yi-min gained him most fame. His performance on it was accompanied by ZHAO Jing-zhi (pipa), XU Li (yangqin) and WANG Zhen-xian (zhongruan).

韓鳳田 (HAN Feng-tian)

  擂琴演奏家韓鳳田先生,出生於1921年,逝世於1999年。韓先生是擂琴創始人王殿玉的入室弟子之一,擅長大擂拉戲等大擂仿拉絕技及單弦演唱,他又發明與首創以小擂琴只轉軫子拉戲(手指跟本不觸絃),更是精彩絕倫獨樹一格。 HAN Feng-tian     HAN Feng-tian was a renowned leiqin player, born in 1921 and passed away in 1999. He was the fellow student of WANG Dian-yu, the inventor of leiqin. He was an expert in Dalei laxi ( operatic songs by dalei), Danxian laxi ( operatic songs by xianzi). He was the first one to turn the tuning peg to change the tension of the string instead of putting right finger on the finger-board to get the correct notes. This new techniques on performing of the leiqin bring him many fames.

陳璧沁

陳璧沁,胡琴演奏家。自幼於音樂事務統籌處(現音樂事務處)隨黃樹榮老師學習二胡,於中小學時期多次於校際音樂節中多項胡琴專案中獲獎。其後考入香港演藝學院,隨高胡大師餘其偉雙主修高胡、二胡及學習廣東音樂。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音樂榮譽學士學位,其後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攻讀音樂,並獲頒音樂文學碩士學位。活躍於中西樂壇,曾與多個樂團包括美國焦點樂聚團、香港中文大學管樂團、泛亞交響樂團及香港城市室樂團等合作,被邀為獨奏演奏嘉賓。亦經常與舞蹈、戲曲、多媒體藝術家進行跨界演出。曾擔任香港演藝學院中樂團及香港青年中樂團之樂團首席。此外,多次應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香港演藝學院到英國、美國、比利時、荷蘭、奧地利、德國、法國、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及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擔任獨奏演出。近年分別應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之邀請,出訪泰國、柬埔寨、越南和哈薩克斯坦,並作為香港代表音樂家在當地舉行獨奏音樂會及演出嘉賓,推廣香港音樂文化。陳氏於2018年12月獲民政事務局局長頒發嘉許獎狀,以表揚她在推動和參與國際文化藝術活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成毓婷

成毓婷,二胡演奏家。自幼學習二胡,師承著名二胡演奏家蔣青教授,199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2002年保送進入香港演藝學院本科學習,在校期間多次獲得獎學金並曾榮獲全院最高獎學金。師從二胡大師王國潼教授學習二胡,後又從余其偉教授學習高胡。在校期間曾任少年民族樂團首席並代表香港政府、香港演藝學院多次出訪英國、美國、歐洲、德國、義大利、瑞士專場演出。2012年從一線舞台轉型至幕後,長期致力於全國音樂文化建設,活絡國內外藝術氛圍環境,為中國藝術活動的發展提供了卓越的貢獻。

胡栢端

胡栢端,胡琴演奏家、指揮家。出生於香港,中學時開始學習中國音樂。先後獲取香港科技大學工學士學位及香港演藝學院演奏碩士(板胡及高胡)學位。師隨魏冠華、余其偉、閔惠芬、沈誠、張尊連、劉湘、曹德維、周耀錕、程秀榮、黎小明等深造胡琴演奏藝術。指揮藝術啟蒙自夏飛雲,學習期間亦先後得到胡炳旭、瞿春泉、張列、何占豪、樸東生、王甫建、黃曉飛、劉沙、劉順、何文川、吳華、周成龍、顧冠仁等指導,習民樂指揮及音樂分析。在校期間亦隨駐院指揮家辜柏麟(Alan Cumberland)及香港管弦樂團副指揮蘇柏軒學習交響樂指揮;梁頌儀學習合唱指揮。2010年獲香港演藝學院中樂指揮演奏碩士課程取錄,師承閻惠昌,亦先後得到葉聰、張國勇、張列等指導。於「第二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榮獲亞軍、「香港優秀青年指揮獎」及「最受觀眾喜愛指揮獎」三個獎項。曾獲邀客席指揮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河南民族樂團、香港演藝學院中樂團、香港演藝學院交響樂團、天津音樂學院「凡音」室內樂團、竹韻小集等。現為香港中樂團助理指揮(教育推廣)、香港少年中樂團指揮、天津音樂學院民樂系特聘指揮教師、天津音樂學院民樂團常任指揮及研究生指揮教師、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學科兼任講師及指揮、香港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中樂團指揮及二胡導師,及香港青少年國樂團駐團指揮。

胡兆軒

胡兆軒,胡琴演奏家。香港演藝音樂學院二胡、高胡學士及碩士。在學期間曾獲五個獎學金,為中樂界一股新力量。胡氏師從余其偉、程秀榮、宋飛、蕭白鏞及陸志成老師。現任香港中樂團特約樂師及樂團教育部導師、香港音樂事務處導師,匯聲(演藝)音樂中心行政經理及匯聲音樂工作室主任。2007年獲政府邀請,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與香港回歸10周年酒會演出,在前特首曾蔭權先生及各高官面前,奏響《戰馬奔騰》及《新賽馬》。2010年,受香港醫務組織聯會邀請,除同場高胡獨奏外,與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同台合奏《梁山伯與祝英台》協奏曲。本港不少報刊都以予好評,同場司儀廖安麗小姐更稱讚其演奏「每顆音符都有生命、都有感情」。2011年及2013年,分別舉辦了個人胡琴演奏會。2016年與青協中樂團合作,於大會堂再演《梁山伯與祝英台》協奏曲,全場爆滿。2016年,獲已故聲樂泰斗費明儀女士邀請,於香港文化中心,以獨奏者身份與國際著名女歌唱家吳碧霞女士、明儀合唱團同台合演。2020年,受香港電台邀請參與《我們在乎你》音樂會作獨奏嘉賓,節目在網上及電視轉播,同心抗疫。胡氏致力推廣中國音樂,演出及大學教學交流遍佈英國、中國、日本、芬蘭、韓國、新加坡等地。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駐校小提琴教授Professor Juan Miguel亦是其二胡門生。

司徒健

司徒健,二胡演奏家。出生於香港,小學二年級於音樂事務統籌處(現稱音樂事務處)隨錢永利學習二胡,亦曾分別受教於曾志偉,李佩君及王志聰。在香港演藝學院就讀期間,師從胡琴大師余其偉及黃安源,雙主修二胡高胡,更曾隨何文川學習指揮,擴闊其在音樂上的領域。多次與香港演藝學院中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目,包括高胡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粵魂》、三重奏《江南風韻》。更獲邀與音樂事務處九龍青年中樂團合作演出板胡協奏曲《花梆子》,大獲好評。以樂團首席身份隨香港青年中樂團前往台灣演出,擔任擂琴、板胡及高胡領奏。在學期間,曾獲「匯豐銀行慈善基金 ─ 香港內地學生交流獎學金」赴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隨板胡大師沈誠學習;葛量洪獎學金;Yamaha獎學金;2009至2011年間更連續三年獲頒「香港賽馬會獎學金」以表揚其卓越表現。香港學校音樂節中獲得雨果中樂獨奏獎優勝及二胡深造組冠軍等獎項。2011年,香港演藝學院學士(音樂)學位畢業後,隨即通過香港中樂團之全球聯招考試,獲取錄加入胡琴聲部,成為全團最年輕樂師。2017年,獲特區政府主辦的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辭去香港中樂團全職合奏樂師一職,入讀美國伊薩卡學院,修讀指揮學音樂碩士學位。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