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資料館 Chinese Music Archive

王建民

A0017 王建民 WANG Jian-min(1956年~) 王建民,作曲家、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院長,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常務副校長,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系主任,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教育部本科評估專家。1956年,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1971年,進入無錫藝校學習長號、大提琴等專業,之後學習作曲;19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其後再返回無錫市歌舞團從事專業創作;1982年,調回南京藝術學院;1987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王建民譜寫了大量各類體裁的音樂作品,尤其在民族器樂創作領域中卓有建樹。主要作品有:《第一二胡狂想曲》(獲全國第六屆音樂作品評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第二二胡狂想曲》(獲中國第三屆「金鐘獎」銀獎,金獎空缺)、《天山風情》(二胡與樂隊,獲中國首屆「金鐘獎」銅獎)、《四季掠影》(單簧管與鋼琴,獲全國首屆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單簧管作品評選優秀獎)、《幻想曲》(箏獨奏,獲文化部1995「東方杯」古箏大賽優秀作品獎)……等。其作品《二胡狂想曲》系列、古箏作品《楓橋夜泊》、《幻想曲》等,獲得了廣泛的聲譽,久演不衰並流傳於海內外。在全國各類民族器樂大賽中多次被指定為參賽必奏曲目。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的音樂會及藝術節上演。王建民曾出訪德國、奧地利、瑞士、法國、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與講座,舉辦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作品首演等。 WANG Jian-min (1956 – ) WANG Jian-min is a composer and educator. He is a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at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He has previously served as the Dean of the Music School at Nanjing Art Institute, Executive Vice Principal of the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of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Director of the Folk Music Department at

譚盾

A0016 譚盾(1957.8.18~)TAN Dun 譚盾,作曲家、指揮家。1957年8月18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絲茅涌,入籍美國後旅居紐約市。1975年高中畢業後,在望城縣京劇團工作。1977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攻讀指揮和作曲雙專業,師從李華德、趙行道、黎英海;碩士畢業後,受當代作曲家武滿徹、佐治•克拉姆、亞歷山大•葛爾、漢斯•維爾納•亨策、尹伊桑、周文中等影響。1986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隨周文中及大衛多夫斯基學習,並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亦受實驗音樂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約翰•凱奇、梅苪迪斯•蒙克、斯蒂夫•萊奇等影響。1997年,在香港回歸慶典中與馬友友及張學友合演其作品交響曲《天•地•人》。2006年,被評為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2008年,為北京奧運會創作徽標Logo音樂樂和頒獎音樂。2010年,擔任中國上海世博會全球文化大使。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命其為親善大使。2017年,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2019年,開始搪任美國巴德音樂學院院長之職。2023年,擔任香港文化推廣大使。他的部分主要作品包括:交響曲《離騷》、民族管弦樂《西北組曲》、弦樂四重奏《風雅頌》、電影音樂《臥虎藏龍》、電影音樂《南京1937》、電影音樂《英雄》、舞劇《黃土地》、歌劇《九歌》、歌劇《馬可波羅》、歌劇《牡丹亭》、中樂器樂曲《金木水火土》……等等。 TAN Dun (born August 18, 1957) is a composer and conductor. He was born in Simao Township,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China, and later became a naturalized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 residing in New York City. After graduating from high school in 1975, he worked at the Beijing Opera Troupe in Wangcheng County. In 1977, TAN Dun was admitted to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in Beijing, where he stu

葉小鋼

A0015 葉小鋼 YE Xiao-gang(1955年9月23日~) 葉小鋼,作曲家、教育家。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及委員、國際音理會副主席、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國際作曲主席、烏克蘭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名譽教授、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院長。1955年9月23日,出生於上海,原籍廣東;4歲開始學鋼琴,稍長遭下放,當過金鉗工;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與譚盾、郭文景、陳怡、陳其鋼、劉索拉等人是同學,師從作曲家杜鳴心;1980年,往英國劍橋大學,在亞歷山大•戈爾作曲班進行短期學習;1981年,在中央音樂學院禮堂舉辦了他的第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1984年,參加新蘭的亞大地區藝術節及作曲家大會;1985年,完成了《地平線》的創作;1987年,在當了四年中央音樂學院的教師後,以獎學金赴伊士曼音樂學院學習,7年後繼續任教中央音樂學院。其主要作品包括:第二交響曲《地平線》、《長城交響曲》、《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最後的樂園》、《八匹馬》、《馬九匹》、《大劇院序曲》、《驚濤駭浪》、《半生緣》、《玉觀音》、《大國崛起》……等等。葉小鋼榮獲過眾多國內外獎項和榮譽,包括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音樂獎」、中國音樂家協會「金鐘獎」一等獎、2012年美國古根海姆基金作曲家大獎、2013年第二屆「中華藝文獎」等。葉小鋼一直為音樂普及、全國範圍的美育教育呼籲,敦促國家加大對藝術的投入、對外文化交流、推進國際知識版權在中國的保護。 YE Xiao-gang (September 23, 1955 – ) YE Xiao-gang is a composer and educator. He has served as the Vic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Musicians’ Association,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and Member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

郭文景

A0014 郭文景GUO Wen-jing (1956年2月1日~) 郭文景,作曲家、教育家。1956年2月1日,出生於四川省重慶市。1968年,開始學習小提琴。1970年,考入重慶市歌舞劇團,成為樂隊中的一名樂手。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黎英海、蘇夏。1983年,畢業後回重慶工作,曾任重慶市音協副主席。1987年4月,成功在北京舉行了個人交響樂作品音樂會,演出了《蜀道難》、《川崖懸葬》等作品。1988年,《蜀道難》《川崖懸葬》在英國格拉斯哥由BBC交響樂團和合唱團演出。1990年,調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先後擔任作曲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6月,在荷蘭藝術節上演,歐洲演員與樂隊用中文首演了郭文景的歌劇《狂人日記》。1996年,應荷蘭藝術節委約創作了室內樂《甲骨文》,並於6月11日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堂首演。1997年,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約,為「慶祝香港迴歸慶典」創作了交響序曲《御風萬里》,並於7月1日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首演。2002年,在美國林肯中心藝術節上舉行了個人專場音樂會。2003年,被評為第六屆北京國際藝術節「年度藝術家」。2006年,受德國Musik viva委約創作了《二胡協奏曲》;同年,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北京音樂廳舉行了郭文景民樂作品專場音樂會。2008年,受邀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文字》創作音樂。2018年10月,參加由美國巴德音樂學院與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共同打造的首屆中國當代音樂節,作品《藏》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上演。2021年10月2日,由中央民族樂團最新創作的主題民族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奏響其器樂協奏曲《血肉長城》。2022年10月5日,郭文景擔任作曲的音樂詩劇《大河》(交響樂版)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郭文景深受四川文化影響,經常把無調性的創作技法融入四川民歌風格的作品中。所寫歌劇《狂人日記》在數個國家的歌劇院演出過。被稱為是「唯一一位未曾在國外長期居住而有國際聲望的中國作曲家」。 GUO Wen-jing (February 1, 1956 – )GUO Wen-jing is a composer and educator. He was born on February 1, 1956, in Chongqing, Sichuan Province, China. He began learning

盧亮輝

A0013 盧亮輝 LU Liang-hui (1939年12月~) 盧亮輝,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香港作曲家聯會會員、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奏組副組長及副指揮、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理教授。1939年12月,出生於印尼,原籍中國福建省永定縣。1964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張筠青、許勇三、廖勝京等教授。1973年,移居香港;1977年,任職香港中樂團為全職團員,開始為樂團創作大型合奏作品;1986年,移居台灣,任職於台北市立國樂團、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盧亮輝的創作不忘傳統,但尋求突破及反思,加進多元化的元素,分為三個基本不同的階段,最初是「學院派時期」,進而是「民族化時期」,現在是「自我突破時期」。其創作形式包括:民族器樂套曲、民族器樂合奏曲、民族器樂協奏曲、改編及配器等;主要作品則有:合奏曲《春、夏、秋、冬》四首、《宮、商、角、徵、羽》五首、《酒歌》、《鬧花燈》、《六月茉莉》、《翠谷長春》、《節慶歡舞》、《京韻隨想曲》、《生命之火》、《諸羅組曲》;二胡協奏曲《貴妃情》、高音笙協奏曲《鵝鑾鼻之春》、笛子協奏曲《喜》、琵琶協奏曲《怒》、塤協奏曲《哀》、嗩吶協奏曲《樂》、高胡協奏曲《疆風舞韻》、二胡與揚琴雙協奏曲《龍潭望雨》、小提琴與國樂團《西子灣之戀》……等等。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得獎項,深受觀眾的喜愛,也常被選定為「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參賽曲目。 LU Liang-hui (December 1939 – ) LU Liang-hui is a composer, performer, and educator. He is a member of the Hong Kong Composers’ Guild and the Composers and Authors Society of Hong Kong. He previously served as the Deputy Section Leader and Associate Conductor of th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and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Music at the Chinese Culture U

黃曉飛

A0012 黃曉飛 HUANG Xiao-fei 黃曉飛,作曲家、指揮家。廣西省南寧市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民族管弦樂學會指揮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早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後留校在民樂系任教。1984年,應邀擔任香港青年音樂營中樂團客席指揮。 1992年,被聘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1993年,應聘赴新加坡任福州會館青年華樂團客席指揮。1994年,赴台灣任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客席教授;同年六月,應台灣高雄實驗國樂團邀請擔任客席指揮。1996年9月,隨中國文化部藝術團訪問韓國,任藝術團樂隊指揮。在國內期間,嘗任湖北省歌舞團作曲、指揮,中國電影樂團民族樂隊、東方歌舞團等客席指揮。作曲方面,主要作品有:《青年鋼琴協奏曲》(與劉詩昆、孫亦林、潘一鳴等合作)、合唱與交響樂隊《祖國頌》、合唱與鋼琴《拖拉機》、鋼琴組曲《我的小朋友》、二胡與鋼琴《懷念》、鋼琴與民樂隊《梅花新詠》(與張肖虎合作);小合奏《心潮》、民樂合奏《潑水節組曲》、《變體新水令》、《龍翔操》、《牧歌》、《杏花天影》、《瀛洲古調》、《嫦娥》;二胡協奏曲《六月雪》(與安如礪合作)、二胡協奏曲《長恨歌》、笛子協奏曲《追尋》、笛子協奏曲《嘎達梅林隨想曲》、琵琶協奏曲《月兒高幻想曲》、琵琶協奏曲《昭君別情》、古箏與交響樂隊《敦煌唐人舞》、雙箏與民族樂隊《哀江頭》、民族舞劇音樂《夜深沉》……等。她的曲作及指揮,受到國內外音樂界的高度評價,獲得極大的成功。 HUANG Xiao-fei is a composer and conductor. She was born in Nanning, Guangxi Province, China. She is a professor at the 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 executive member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Orchestra Society, vice president of the Conducting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Orchestra Society, and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Musicians’ Asso

黃安倫

A0011 黃安倫 An-lun HUANG(1949年3月15日 ~) 黃安倫,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旅加現代中國作曲家,加拿大作曲聯盟成員,已入選《世界名人錄》及《中國百科全書》。1949年3月15日,出生於廣東番禺,5歲開始隨父親黃飛立及母親學習鋼琴,7歲已完成其第一冊鋼琴曲集。當時,中國近代音樂大師馬思聰評論他「有很豐富的想像力」。他於1961年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屬音樂國小,後升入該院附中鋼琴學科,先後師從樓乾妹、邵元信。1968年畢業後,先後在北京軍區所屬農場勞動及北京京劇團工作。這期間師從作曲家陳紫學習民間音樂及歌劇作曲,對他的創作風格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1976年,黃安倫成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以及被中央歌劇院聘為駐院作曲家。1979年赴北美,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匹茲堡大學及耶魯大學深造。1983年獲英國聖三一音樂院院士稱號。除了連年贏取全額獎學金外,並在1986年以「最優秀獎」獲得耶魯大學音樂碩士學位。為在海外宣揚中華文化,曾連任三屆加拿大安大略省華人音樂協會主席至1996年。他的作品幾乎涵蓋嚴肅音樂的全部領域,包括歌劇、芭蕾舞、電影、合唱、聲樂、室內樂、器樂獨奏、百老匯音樂劇及二十餘部交響樂,堪稱作品最多的中國作曲家之一。1987年,黃安倫先生在多倫多獲得「傑出華裔」榮銜;1992年,在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的主持下,他的芭蕾舞劇《敦煌夢》被選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之一。他的指揮活動包括中國中央樂團、中央歌劇院、中國青年交響樂團、莫斯科俄羅斯管弦樂團、加拿大多倫多華人愛樂樂團、溫哥華聖樂團等。 An-lun HUANG (March 15, 1949 – ) An-lun HUANG is a composer, conductor, and educator. He is a Chinese composer based in Canada and a member of the Canadian League of Composers. He has been listed in the “World Biography” and “Chinese Encyclopedia”. Huang was born on March 15, 1949, in Panyu, Guangdon

吳華

A0010 吳華 WU Hua(1942年7月29日~2020年6月1日) 吳華,作曲家、指揮家(國家一級)。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樂指揮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京胡研究會副會長。1942年7月29日,出生於四川重慶,原籍哈爾濱。自60年代起曾師從秦鵬章、史介綿、李執恭先生學習指揮;師從張文綱、趙宋光先生學習作曲理論;師從劉吉典先生學習戲曲創作;師從馮子存、王鐵錘、胡海泉、安如礪諸多名家學習各種民族樂器的演奏。吳華先生自創作以來,至今已有二千餘首作品問世,有數百首各類音樂作品在中央電視台、中央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及地方電視台播映。其代表作《梨園樂魂》交響協奏曲系列在中國樂壇上是為人稱道、獨樹一幟的,其中《虞美人組曲》、《白蛇傳交響組曲》、《天仙配幻想曲》、《包龍圖傳奇》、《牡丹亭組曲》、《林則徐懷想》等曲目,曾多次選入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和各種重大慶典音樂會之中。其他主要作品包括:笛子曲《老工人講的故事》(1964) 、京胡曲《夜深沉》(1990) 、交響組曲《白蛇傳》(1994) 、歌曲《大江東去浪千疊》、《漁翁》、《人約黃昏後》(1996) 、古箏合奏《馨馨茉莉花》(2010) 、古箏合奏《我的祖國》(2012) 。吳華先生的作品多次與中央民族樂團、中央廣播民族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中央交響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以及新加波華樂團、新加波武裝部隊華樂團、香港中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高雄國樂團等合作,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聽眾的喜愛。2016年榮獲中國文化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頒發的“民樂藝術終身貢獻獎”。吳華先生於2020年6月1日,因病在重慶去世,享年77歲。 Wu Hua (July 29, 1942 – June 1, 2020) was a composer and conductor from China. He wa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Musicians Association and served as 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Traditional Music,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Orchestr

吳厚元

A0009 吳厚元 WU Hou-yuan(1946年11月18日~1999年8月24日) 吳厚元,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美中藝術音樂學會顧問。1946年11月18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原籍湖北大冶人,曾用名「無言」。1955年隨張萍舟學琵琶演奏;1960年,考入湖北省歌劇團任琵琶演奏員;1963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主修琵琶;1964年,轉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自修作曲與指揮,創作了一首琵琶獨奏曲,並入選為學校教材,又曾指揮附中樂隊、合唱隊演出;1969年,分配到北京京劇團任琵琶演奏員;同時隨王酩學習作曲和配器;1979年初,調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任教;1981年,評為講師,開始向趙行道教授學習作曲;1983年開始參加籌建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並任音樂指導。此外還為民樂團編配了許多伴奏曲譜,如《秦腔牌子曲》、《流浪者之歌》等。該團曾參加「英國杜倫東方音樂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等重大國際音樂活動,並出訪了美國紐約等13個城市。1987年,借調到中國音樂學院兩年;1988年,自費赴美國講學;1993年回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研究所從事創作。吳厚元的代表作品有:第一二胡協奏曲《紅梅隨想曲》、第二二胡協奏曲《竹韻》、京胡獨奏曲《京郊行》(榮獲「北京市1982年度音樂創作」一等獎)、京胡協奏曲《人與戲──讀〈三國志〉有感》、琵琶協奏曲《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還有墜胡曲《家鄉的喜訊》、箏五重奏《三人行》等。1999年8月24日,在北京因病去世,終年53歲。 WU Hou-yuan (November 18, 1946 – August 24, 1999) was a composer, conductor, and educator. He was a professor at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Orchestra Society, and advisor to the Sino-American Arts and Music Association. WU Hou-yuan was born on November 18, 1946, in Wuhan, Hubei Prov

關迺忠

A0008 關迺忠 KUAN Nai-chung (1939年3月2日~) 關迺忠,指揮家、作曲家,曾任東方歌舞團指揮、中國藝術團駐團作曲家、北京藝術團及中國歌舞團指揮、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台灣高雄市國樂團指揮、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民族樂團指揮。滿族人,1939年3月2日,出生於北京;1950年至1956年就讀於北京市第四中學;1956年考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61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東方歌舞團,做指揮和作曲工作;1979年,移民香港;1986年至1990年,出任香港中樂團第二任音樂總監;1990年,移民台灣,並擔任高雄市國樂團指揮;1994年,移民加拿大,音樂創作高產量且多元化。關氏曾與中國中央樂團、中央廣播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隊、中央民族樂團、中央廣播民族樂團、中央廣播合唱團、上海民族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台灣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台灣省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台灣國家實驗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等合作演出。關氏主要作品包括交響樂四部、各種樂器之協奏曲二十首、大型樂隊作品十五首、舞劇三部、交響大合唱三部、中小型樂隊作品、古典及民間樂曲之改編曲、舞蹈音樂及電影音樂及歌曲等超過百首。早期作品多寫實和富民族風格,中期則探索樂曲形式和樂隊色彩的變化,其後又轉向追求純音樂的表現。近年主要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北國情懷》、《第三交響樂》、《第四交響樂》、《第一二胡協奏曲》、《大提琴小協奏曲》、交響樂畫《孔雀》、《第五鋼琴協奏曲》、雙打擊樂協奏曲《龍年新世紀》、管子協奏曲《逍遙遊》、為古琴及琴歌和樂隊的交響詩《琴詠春秋》、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芭蕾舞劇《不死傳奇》、琵琶協奏曲《飛天》、《第三二胡協奏曲》、《第四二胡協奏曲》等。 KUAN Nai-chung (March 2, 1939–)KUAN Nai-chung is a conductor and composer. He has served as a conductor for the Eastern Song and Dance Ensemble, resident composer for the Chinese Art Ensemble, conductor for the Beijing Art Ensemble and the Chinese Song and Dance Ensem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