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資料館 Chinese Music Archive

黃安源 (WONG On-yuen)

劉長福,一九四四年八月生於天津,原籍河北省靜海縣,一九五六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後改為附中)學習二胡專業,一九六三年畢業後至一九七九年間,在內蒙古藝術學院任二胡專業教員,一九七九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班,師從著名理論家、民族音樂教育家藍玉崧教授學習二胡的演奏、教學與理論研究,一九八一年,畢業後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獲得碩士學位的二胡演奏家、民族音樂教育家,現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LIU Chang-Fu LIU Chang-fu was born in August 1944 in Tianjin, Hebei province and his ancestral home was in Jinghai, Hebei province. In 1956, he was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secondary school of Central Conservatory. After his graduation in 1963 till 1969, he taught the erhu performing in Inner Mongolia Arts Institute. In 1979, he became a postgraduate in Central Conservatory, studying erhu performing, education and theory under LAN Yu-song. In 1981, he got his master degree and stayed in the conservatory as a teacher. Now he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music of Central Conservatory, the postgraduate instructor, the vice chairman of the Erhu Academy of the China Musicians’ Association, the administrative director

王國潼 (WANG Guo-tong)

王國潼,一九三九年出生於遼寧大連,原籍山東省福山。一九五五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一九五八年,升入該院民族音樂系,先後師從陳振鐸、藍玉崧、丁鐺、蔣風之習二胡專業。一九六○年,提前畢業,留校任教。六十年代初,其演奏劉文金所作《三門峽暢想曲》及《豫北敍事曲》,影響頗大。七十年代後期,演奏《二泉映月》唱片,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首屆金唱片獎。一九七二年,調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任二胡首席,後為藝術指導。一九八三年,調回中央音樂學院任民樂系主任、教授。曾任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系主任。王氏與北京民族樂器廠製作師滿瑞興合作研製方圓二胡、低調粗弦二胡及扁八角高胡,分別獲文化部頒發科技成果三等獎與四等獎。 WANG Guo-tong WANG Guo-tong was born in 1939 in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and his ancestral home was in Fushan, Shandong province. In 1955, he was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secondar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In 1958, he studied the university course there and learned the erhu under CHEN Zhen-duo, LAN Yu-song, DING Dong and JIANG Feng-zhi respectively. In 1960, he graduated ahead of time and appointed to teach in the conservatory. In 1960s, his performance on the erhu pieces Sanmen Gorge Capriccio and Ballad of Yubei Areas of LIU Wen-jin affected the music circle very much. He has granted the Gold Phonograph Record prize in 1970s by performing Reflection of the Moon on Lake Erquan by

田再勵 (TIAN Zai-li)

田再勵,一九五八年生於內蒙包頭,六歲開始學習二胡,一九七七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藍玉崧教授,一九八二年畢業留校任教,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民族室內樂團團長,一九八四年在“北京第三屆青年二胡演奏會"比賽中獲第三名,一九八七年中央音樂學院“廣東音樂小組"任高胡領奏參賽獲演奏一等獎,一九九二年中央音樂學院“江南絲竹"小組赴滬參加第二屆“海內外江南絲竹創作與演奏比賽"獲專業組演奏一等獎,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二胡學會理事。

湯良德     (TANG Liang-de)

湯良德,一九三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生於上海一絲竹音樂世家,二零一零年八月三十一日病逝於香港。湯氏少時即在祖孫三代之樂社「湯家班」以演奏絲竹為業,一九五三年,入中國國樂團,一九五六年,入北京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樂團(今稱中國電影樂團)任職演奏員。一九六三年五月,參加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首屆二胡比賽獲第二名,一九七一年,與張韶合作出版《二胡演奏法》。一九七七年,湯氏移居香港,一度在香港中樂團任職,一九七八年七月,受聘為香港音樂事務統籌處訓練主任,主持該處中樂部門對中、小學的普及與訓練工作,並兼任該處導師中樂團及由學生組成之青年中樂團指揮,直至,一九九八年退休。一九九一年,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發「藝術教育家」年獎,為香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海內外多個中樂社團顧問。 TANG Liang-de TANG Liang-de was born on March 31, 1938 in Shanghai and passed away of illness on August 31, 2010 in Hong Kong. He was a member of an ensemble The Tang’s Family as a performer with his father and grand father. In 1953, he joined the China Traditional Orchestra. In 1956, he was appointed to the Beijing Central News and Motion Picture Studio Orchestra (now called the China Movie Orchestra) as a performer. In 1963, he was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4th Shanghai Spring Festival’s national erhu competition and won the second prize. In 1971, He and ZHANG Shao together wrote and published the book Erhu Performance. In 1977, he migrated to Hong

唐峰 (TANG Feng)

唐峰,一九六八年生於江蘇常州,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一九九○年大學本科畢業,先後師從劉振華、嚴忠宣、馮智皓、許講德、劉長福老師,嘗任中央民族樂團首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理事,一九九六年參加在烏玆別克斯坦舉行的“東方旋律"國際音樂節上獲最高成就獎。

孫文明 (SUN Wen-ming)

孫文明,一九二八年農曆四月十六日(陽曆六月三日)出生在上虞縣曹娥江畔,四歲那年患天花不幸雙目失明。十二歲時因家境貧困,他遠離家鄉,流浪於杭嘉湖平原的餘杭、臨安、湖州等地,靠算命謀生。十六歲時,孫文明流落到民間音樂盛行的蘇南地區,在友人幫助下得到一把胡琴。從此,他發奮努力,琴不離手,兩年工夫,就學得大量江南民歌與小調,並熟諳京劇、灘簧、江南絲竹等音樂的演奏方法,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和技巧。孫文明二十一歲流浪到上海市郊青浦縣,兩年後入贅到奉賢一位潘姓算命先生家中為婿,易名潘旨望。由於生活稍為安定,孫文明的創作激情更為勃發。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一年間,他不僅參加了江蘇省的和全國的民間音樂舞蹈匯演等比賽,還應聘到上海民族樂團、上海音樂學院授課。據周皓回憶,一九五八年八月,他受上海民族樂團領導委派尋找孫文明時,一不知道他的名字,二不知道他在什麼地方。第一次是在奉賢文化館的幫助下,到南橋鎮才找到了已入贅潘家的孫文明,並整理記錄了他的《流波曲》。後來,上海民族樂團決定請孫文明來團講學。但此時孫文明已輾轉江南水鄉演出。周皓尋蹤追訪,最後終於在瞎子阿炳華彥鈞的家鄉——無錫市,重新找到了這位“瞎子阿炳”第二。當時,孫文明正用潘旨望的名字在一家茶館裡演出。周皓買票入內,聽了他一場獨奏會,確感音質淳厚,、功力不凡。在此後的數天裡,周與孫促滕長談多次。孫文明毫不隱諱其淒苦的身世及顛沛失所的流浪生涯。不久後,孫文明應邀來到上海民族樂團、上海音樂學院講課,前後約兩年,一九六一年九月,孫文明返回奉賢家中,重新陷入貧困。不久,由於哀念幼子夭折,原有的肺病日趨嚴重,於一九六二年底不幸病逝,終年三十四歲。孫文明在顛沛流離的短暫一生中,飽嘗人生的艱辛,卻以頑強的毅力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流波曲》淒楚、哀婉,傾訴了在賣藝生涯中的悲涼心聲和對人世炎涼的憤懣;《人靜安心》則表現了他在獲得稍微安定的生活後欣慰之情;《彈樂》是模擬“江南絲竹”評彈中三弦、琵琶的音型與韻律所創作的一首歡快抒情的樂曲,這是孫文明在廣泛研究二胡技巧變革和發展的基礎上一次嘗試。其他如《四方曲》、《送聽》、《夜靜簫聲》、《春秋會》等作品也都散發著民族、民間音樂的芳香,表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SUN Wen-ming SUN Wen-ming was born on June 3, 1928 in S

孫凰 (SUN Huang)

孫凰,1981年9月生於上海。五歲半起學習二胡,師從陸培堅老師。1991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人上海音樂學院附小,1994年升入上音附中,在此期間先後師從上海音樂學院的林心銘教授和王莉莉副教授。2000年9月,由上音附中推薦免文化課考試保送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長福教授。在校期間,曾師從李恒、田再勵教授副修板胡及高胡,並曾得到陳耀星、蔣巽風、閔惠芬等二胡名家的指導。後被學校保送為碩士研究生。  自1988年起,在歷次重大民樂比賽中,先後榮獲十個一等獎。主要有:1995年10月,獲“天華杯”全國少年二胡比賽一等獎;2002年8月,獲文化部“中國青少年藝術大賽第一屆民族器樂獨奏比賽”二胡青年專業組金獎;同年10月,又榮獲第二屆“龍音杯”國際民族器樂(二胡)比賽青年專業組第一名及“傳統曲目演奏”優秀獎。  曾參加的重要演出有:1989年10月和1994年10月,分別代表上海音樂學院赴北京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和“中國傑出少年演奏家”音樂會,並擔任獨奏;1988年,在慶祝中國福利會成立五十周年的演出上,當年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總理在觀看了其獨奏後,曾為其親筆簽名。自1989年起,還多次以獨奏演員身份出訪過美國、日本、奧地利和法國等國家,所到之處均受好評。在奧期間,還受到了奧地利總統的親切接見,並舉辦了獨奏音樂會,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的音樂天使”。2003年12月,與香港中樂團成功合作大型協奏曲,2004年4月,再次赴香港成功舉辦二胡獨奏音樂會。  在校期間,品學兼優,從進入上音附小之後,每年榮獲校內外頒發的獎學金。早在初中時,鋼琴考級已通過8級。1992年9月,上海電台播出其專輯《音苑小小二胡手》。曾接受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和香港電台等的採訪。  2002年12月,日本《Super City》雜誌曾發表人物專訪《二胡演奏家—孫凰》。2003年2月《小演奏家》雜誌及2004年3月《樂器》雜誌先後專訪了孫凰,並作為人物專題報導發表。2003年由香港龍音公司製作,出版發行了其個人的首張二胡專輯 《引子與迴旋》。現已在中央音樂學院擔任二胡主課教學。

孫奉中 (SUN Feng-zhong)

孫奉中,著名二胡演奏家,一九六七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師從藍玉崧教授,現任中國電影樂團民樂團首席、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二胡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協全國二胡考級專家委員會委員。

宋飛 (SONG Fei)

宋飛,一九六八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河北省樂亭,七歲開始受其父宋國生的二胡啟蒙教育,及後在該市及埠際比賽、匯演中獲獎。一九八一年九月,考入天津音樂學院附中,繼續從其父學琴,又得到吉桂珍、居文郁、趙硯臣等多位老師的指導;一九八二年,參加全國少年兒童民族器樂獨奏比賽,獲少年專業組銀牌獎;一九八五年,參加北京二胡邀請賽獲二等獎。在校期間各科成績優異,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獲得甲等獎學金。一九八七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本科,先後師從安如礪副教授和劉明源教授,學習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京胡等民族拉弦樂器;另一方面又從琴家陳重、李祥霆和張子謙先生學習古琴,均取得了優異成績。一九八九年四月,參加第一屆「山城杯」全國部分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獲二等獎;同年六月,參加首屆「ATR」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獲青年專業組一等獎;又多次參加華北音樂節,中國藝術節等重大演出。一九九一年畢業,獲頒中國音樂學院大獎。宋飛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二胡研究會會員、中華傳統樂會會員、並任教於中國音樂學院,現為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 宋飛,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學院原副院長、國樂系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二胡學會會長、劉天華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劉天華、阿炳中國民族音樂基金會副理事長、 國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89年獲首屆“ART"杯國際比賽二胡專業組一等獎,同年獲中央電視台山城杯民樂電視獨奏大賽二等獎。1991年獲中國音樂學院“學院大獎”。2000年被評為中國文聯各文藝家協會德藝雙馨藝術家。2003年獲中國“金唱片”獎。2005年獲中國唱片“金碟”獎。2006年獲中國十大發燒唱片獎、中國音像博覽會“特金獎”。2007年獲亞洲十大發燒唱片最佳唱片獎、最佳演奏獎。   1995年以來,曾多次在海內外成功地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首演了《竹韻》、《楚魂》、《燕趙春潮》、《野草》、《清明上河圖》等大量作品,獲得一致的好評。特別是《弦索十三弄》演奏會和音畫《清明上河圖》多媒體音樂會中,她演奏了多種胡琴和琵琶、古琴等十餘種樂器,展示出她博學貫通的實踐與出類拔萃的才能。多年來,為國內外電台、電視台錄製了大量的音樂節目,出版了《

姜佳文

姜佳文,1991年3月5日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7歲隨吉林省歌舞劇團團長李德武老師學習二胡。曾獲吉林省少年宮二胡大獎賽特等獎、吉林省「群星杯」二胡比賽一等獎等。2002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師從馬向華老師學習至今。200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2005年參加「中錄杯」全國二胡選拔賽,榮獲三等獎。在校期間,連年獲得專業課優秀獎及等級獎學金,多次隨校內少年民族管弦樂團演出,並在多個電視台錄製音樂節目。

简体中文